环球公益在线 新闻 2024年专业志愿服务周(PBW)暨首届志愿服务技术大会成功在京举办

2024年专业志愿服务周(PBW)暨首届志愿服务技术大会成功在京举办

2024年10月26日,第12届专业志愿服务周(Pro Bono Week,简称PBW)以“志愿新时代 创变新服务”(A New Era of Pro Bono as Social Innovator)为主题的首届志愿服务技术大会(Volunteering Technology Meeting,简称VTM)成功在京举办。

图片1.png

本次大会是在北京市社会服务领域基金会第二联合党委,北京市公益领域社会服务机构第四联合党委指导下,由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主办,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北京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上海益社公益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大会由博能基金会秘书长吕敏杰及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社会工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光、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邓桐共同主持。

会议通过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测量研究成果发布、专业志愿服务最佳实践案例展示、“技术面对面”焦点议题圆桌对话与新活动开启等方式,进一步挖掘老龄、残障、妇女儿童公平等社会议题志愿服务的新技术应用与创新、新型跨界合作伙伴关系培育,以及志愿服务测量与评估迭代,共同探讨新时代专业志愿服务对经济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对影响力投资和社会创新等所带来的经济社会价值,促进政府和社会各界认可和培育志愿者的贡献价值、加强专业服务协作,以实现志愿服务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独特贡献。

V-Impact主办方领导致辞

会议伊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杨泰峰,北京市公益领域社会服务机构第四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峻峰,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张杨,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零慧代表主办方先后进行了致辞,号召大家关注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法治建设、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搭建以及党建引领、科技应用等促进行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点议题,携手共进、繁荣发展。

图片2.png
未命名.jpg
1.jpg

V-Impact主旨发言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对新时代志愿服务技术至善新进行了新解读。翟老师表示,志愿服务要拥抱当今的新科技,才能应对高风险时代的志愿服务需求。志愿服务技术是理念,更是志愿精神之翼。志愿服务技术的发展呈现了从体力到技术再到专业的趋势,而专业志愿服务是解决志愿服务路上最后一米的问题。翟老师还呼吁大家联合起来共创技术服务的价值链,共建个人、组织及行业的价值体系,让技术真正为人民服务。

图片7.png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副教授针对志愿服务伦理和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表示志愿服务的技术,背后其实是精神和伦理。志愿最重要的伦理是保障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对于志愿组织而言,最重要的点是回到志愿组织的公益目的。志愿服务技术是要实现志愿服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赋能到服务对象,建立人人可参与的和谐包容的志愿服务美好社会。

图片8.png

上海益社公益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李磊针对企业技术公益进行了发言,专业志愿者是不可替代的,其获得的价值也是不可替代的,专业志愿者追求时间和效率的转化。技术的核心和背后一定是人,因此社会创新需要更多的专业志愿者,帮助公益组织提高效益,扩大社会价值。

图片9.png

V-Research2024中国志愿服务研究成果发布

志愿服务技术创新不仅是适应当今社会对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需求,更是一场极具意义的社会实验。V-Research环节中,主办方对2024中国志愿服务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朱晓红表示,过去十年的志愿服务指数测量是专业志愿者的拓荒之旅,而伴随着党和国家对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视,志愿服务的分量和地位更重了。在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专业志愿者,更专业的理论指导和洞察,开展更广泛的社会合作,获得更持续的资源支持。

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刘媛对2023年中国志愿服务指数报告研究进行了分享并做了2024年指数组织的招募说明。刘博士从样本概况、测量方法、十大核心发现三方面为大家展示了2023年中国志愿服务指数研究的核心内容,调研发现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对总指数的贡献率是最高的,其次是志愿者活跃度。也欢迎公益组织们加入2024年中国志愿服务指数研究,共同推进中国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V-Voice专业志愿服务实践案例分享

志愿服务遍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来自国际、企业、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的8个专业志愿服务实践案例代表进行发言,就助老、助残、心理、AI赋能、企业志愿、社区治理和妈妈公益等议题分享交流,回应专业志愿服务周的设立初衷,让各类主体的志愿之声激发更多专业力量贡献美好社会。

图片10.png
2.jpg
3.jpg
4.jpg
5.jpg
图片17.png

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宋志强教授针对案例分享指出,专业志愿服务的趋势和方向还体现在志愿服务胸怀格局的拓展、科技赋能的演进和体系协同的深化。宋教授用两个“博能”天下、“惠泽人”民,风趣地概括和表达了博能和惠泽人在志愿服务行业的耕耘付出和美好期盼。

大会还为此次入选专业志愿服务最佳实践案例的代表颁发了证书激励更多伙伴参与专业志愿。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专业志愿最佳实践案例名单详情:【2024专业志愿服务周】专业志愿最佳实践案例名单揭晓啦!

https://mp.weixin.qq.com/s/_iu9s55WvdQJV7ThpUM_GA

助老助残专业志愿服务V采访

图片21.png

在下午的技术面对面开始前,主持人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社会工作委员会杨光首先现场开展了助老领域志愿服务的V采访,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芦婉华会长针对“小老人”志愿服务发表了感想和经验,为与会嘉宾展现了新时代的银龄力量。老有所依更是老有所为,志愿服务技术发展的效能就是要回应和满足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

此外,来自瑞士苏黎世基金会的区域项目经理和新加坡Empact的创始人分别为与会嘉宾分享了企业员工志愿服务以及新加坡本土的助残和助老服务案例,为接下来的话题讨论提供了更多实践参考。

6.jpg

V-Talk技术面对面

下午活动开启跨界对话和专业志善的V-Talk。

V-Talk技术面对面1:“技术向善”——志愿助老助残服务的困难与挑战

本环节由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社会工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光主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俊虎、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郝悦、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李楠社会工作事务所李楠、苏州融灿残障融合服务中心理事长陈敢、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朱晓红就为老和助残志愿服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及其背后原因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在助老助残领域,志愿服务更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切实需求来开展,更需发扬志愿精神。助老助残领域的问题和挑战恰是社会创新的机会,需要中间机构、社会组织、企业、政府和学界等联合起来,发挥集合影响力。

图片24.png

V-Talk技术面对面2:“技术向善”——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技术赋能

本环节由上海益社公益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李磊主持,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三小时平台志愿服务负责人李燃炬、灵析用户成功部负责人薛藤、益语智库首席战略咨询师顾源源、北京润保芳德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濛作为嘉宾展开讨论。公益志愿领域的数字化发展更能有效回应新时代社会领域的多样化需求和行业对公益慈善效力、效能和公平公正的关注,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数字技术赋能公益志愿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行业的生态建设除软硬技术的融合更需人才、制度和法规等的配套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一个也不能少。

图片25.png

V-Action启动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大赛暨优秀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

图片26.png

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大赛暨优秀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在会上正式启动,希望有更多的助残领域的组织伙伴能够报名,分享助残志愿服务的优秀案例,共同推动助残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图片27.png

大会同时见证了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与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共同为志愿服务立法、志愿助残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集合力量。

V-Vision专家总结 展望未来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作总结发言,她再次向与会的领导嘉宾以及志愿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志愿服务活动是多样的,可以试错,是志愿者们发自内心的真实行动。现今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黄金时代,志愿服务的发展需要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为人民服务作为总原则、总要求。对于技术创新而言,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人工智能在未来一定是朝着多元化需求发展的智能体。今天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一个新起点,期待与各位公益伙伴发展长期伙伴关系,推动志愿服务技术创新,让人民享受到技术的便利服务。

2024专业志愿服务周的首届志愿服务技术大会从策划到案例征集、标准研发和评审组织到最终的成功举办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深度参与以及国际同仁的鼎力支持,各地伙伴们也积极回应,收集和整理了色彩斑斓的志愿服务活动资料,散发出浓郁的新时代志愿服务“烟火气”,共同演绎了一场鲜活的专业志愿服务案例。感谢所有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专业志愿,美好社会!期待创变服务的2025!

传承弘扬老子文化 创新发展社会公益

下一篇
2024年专业志愿服务周(PBW)暨首届志愿服务技术大会成功在京举办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